驰诚电气荣获郑州市“无废工厂”称号 树立绿色转型新标杆

发布时间:2025-06-19

近期,郑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办公室下发《关于公布郑州市2024年度“无废细胞”名单的通知》,河南驰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荣获郑州市“无废工厂”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驰诚电气在固体废物减量化排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其在推动郑州市“无废城市”建设中所作贡献的认可。

103f75ff6820409a985d3af56aa78cc1~tplv-obj.png


什么是“无废工厂”?


“无废工厂”是以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要求为指引,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降低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实施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有效防控环境风险的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南省质量标杆企业,成立21年来,驰诚电气始终秉承“让用户安心、让员工满意、打造气体环境安全的标杆企业”的使命,致力于气体环境安全监测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气体环境安全监测领域的智能仪器仪表、报警控制系统及配套、智能传感器等,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燃气、冶金、电力、医药、食品等诸多工业领域,及城市公共场所、家庭民用、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


02368c849403487db6cb809132471d8f~tplv-obj.png


智能制造 打造绿色生产新生态


在“双碳”目标和“无废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驰诚电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绿色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公司从源头设计、绿色制造、固废管理等多个环节入手,全面推进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作为气体环境安全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驰诚电气拥有郑州、许昌两大生产基地,占地面积近6万平方米,拥有4栋独立厂房,2栋标准化生产车间,8条智能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场景所处可见:在SMT生产车间,两条德国西门子SMT自动贴装设备和插件生产线,每小时可完成6~8万焊点,实现自动上料、自动印刷、AOI自动检测.....家用报警器自动装配生产线,平均每6秒产出一台标准化产品……


智能制造,绿色发展。通过集成应用PLM、ERP、MES等先进系统,驰诚电气构建起了一个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与控制的智慧框架,形成了从气体传感器,到智能仪器仪表,再到物联网智慧云平台建设及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与此同时,驰诚电气还实施精益管理、精益研发、精益生产等制度,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全面管控,打造一个符合5S标准的现代化、可视化、标准化车间,实现内部绿色发展。


18ab98c1690145fb8bd284528bb5922c~tplv-obj.gif


数智赋能 构建可持续发展“无废”新模式


驰诚电气深入践行“无废理念”,多维度推动企业构建可持续发展无废新模式。立足源头控制,采用环保材料,优化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通过配备先进的移动式焊接烟尘净化器,精准捕捉每一丝烟尘,将其迅速净化,让车间空气时刻保持清新。与此同时,车间内还采用了强制换气措施,加速空气流通,为工人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真正实现“绿色生产,健康护航”。生产测试环节产生的废气,同样得到了妥善处理。驰诚电气运用通风柜收集废气,再通过UV光氧与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双重净化,让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无处遁形,达标后再排放到大气中。在危险固废管理方面,驰诚电气更是严阵以待。废电路板(PCBA)作为危险固废,公司定制了《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并设立专用储存点储存危险废物。同时,委托专业机构对危险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废弃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数字化赋能,助力“无废”建设。为了确保危险固废管理全程可追溯、可监管,驰诚电气利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物联网监管系统”进行危险固废的出、入登记。每一次的出入库操作,都如同在系统中留下了清晰的“脚印”,让危险固废的流转一目了然。这一系列高效、科学的处理流程,不仅体现了驰诚电气对环保责任的担当,更彰显了智能制造在绿色生产中的强大力量。


72e7ba5bb2344a4888598e5268b9cf7a~tplv-obj.png


此次荣获郑州市“无废工厂”称号,是驰诚电气在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企业也将继续秉承“诚信、奋进、共赢”的价值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不断探索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新技术、新方法。


未来,驰诚电气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打造“花园式”工厂,为推动郑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长葛市政协副主席冯朝欣带队莅临许昌驰诚调研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