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气体检测仪竟是一只鸟?! 一起看气体检测方式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4-04-17

现如今,气体检测仪在石油、化工、冶金、餐饮等领域应用广泛,有效预防了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危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了生产生活安全。那么,人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危害的呢?用于气体检测的气体检测仪又是如何研发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历史,见证古人的智慧与科技的力量吧!


640 (3).png


气体检测方式的演变: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主要依靠经验和直观的观察来进行气体检测,最早的气体检测仪甚至是一只鸟!


★观察法

在古代,人们通过对火焰的观察来判断周围空气的性质。例如,当点燃某种物质后,如果火焰呈现特定的颜色、形状或闪烁程度,就能推测空气中可能存在某种气体。也可以通过观察气体的颜色、气味、状态等物理性质来进行检测。例如,古人会根据气体是否呈现黄绿色来判断是否存在氯气。


★试纸法

将特定的试纸浸入待检测的气体中,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或其它反应来判断气体的性质。例如,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可以用来检测硫化氢气体,如果试纸变黑,就表明存在这种气体。


★活口验

从气体监测和检测仪器的发展历史上看,矿工可能是最早认识到需要一种检测危险气体装置的工人。早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煤矿工人就将金丝雀带到隧道中,作为对威胁生命的气体(例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的早期检测系统。当处于毒气的环境中,金丝雀会一直鸣叫,最后会停止鸣叫甚至死亡。因此,矿工可以根据金丝雀的状态来判断隧道中是否存在威胁生命的气体,必要时可迅速离开矿井。


★1815年,火焰安全灯(或Davy灯)诞生,该火焰安全灯由英国Humphry Davy爵士发明,它能排除因蜡烛或火把照明引起的煤矿内瓦斯爆炸的危险。迄今为止,在世界某些地区,火焰安全灯仍在使用。


640 (4).png


★比色管问世

除了瓦斯,矿工更恐惧“隐形杀手”一氧化碳。“矿井金丝鸟”成为了当时矿工用来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致命一氧化碳的选择。后来,一氧化碳比色管诞生,终于结束了“活口验”的残忍方式。比色管技术可以算是气体检测技术的鼻祖,随着人们对氧气认知的不断深入,检测氧气缺乏的氧气检测比色管也诞生了。


★1926年,第一个便携式可燃气体传感器诞生

美国Oliver W.Johnson发明了一种利用可燃气体在一个涂有催化剂的铂丝上进行催化燃烧机理的便携式可燃气体传感器。这台仪器有两个表头,一个用来检测可燃性气体,另一个用来调节传感器的平衡零点。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便携式可燃气体传感器就此诞生,正式开启了气体检测领域新的里程碑。 

 

★1928年,世界上第一家气体检测公司成立。


★1939年,发明了利用光衍射原理用于检测汽油蒸气和甲烷的干涉式气体检测计。


★1960年,第一代电化学氧气传感器出现。


★1968年,金属氧化物传感器出现。


★1969年,更多的有毒气体化学传感器出现。


★1981年,工业化地推出氧气和多种其他有毒气体的电化学传感器。


★1980年代到1990年代,基于化学注入纸检测到一氧化碳的原理,许多用于检测、监视和警告各种气体泄漏的电子设备被开发出来,比如电子一氧化碳检测器。


★1990年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MOS传感器)问世,MOS气体传感器也随之出现。自此,MOS传感器渐渐成为重要的环境气体检测器。


640 (5).png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气体检测行业前景越来越广阔,传感器检测法成为气体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传感器可以根据气体的特性,通过测量气体与传感器之间的物理或化学变化来确定气体的存在和浓度。常见的传感器包括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产品可以广泛应用在石化、煤炭、冶金、化工、燃气、环境监测等多种场所的现场检测工作中。产品的寿命更长、测量精准度更高、也越来越智能化。


640 (6).png


河南驰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专业从事气体环境安全监测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气体环境安全监测领域的智能仪器仪表、报警控制系统及配套、智能传感器等,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燃气、冶金、电力、医药、食品等诸多工业领域,及城市公共场所、家庭民用、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

20年匠心独具,守护气体环境安全!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驰诚电气将会研发更智能的仪器,为气体环境安全检测提供新方案、新智慧!

上一篇:

下一篇:重磅!燃气报警器被纳入强制3C认证